尽日沉烟香一缕,宿酒醒迟,恼破春情绪。飞燕又将归信误,小屏风上西江路。
欲减罗衣寒未去,不卷珠帘,人在不不处 ¹。红杏枝头花几许²?啼(tí) 痕³止恨 ⁴ 清明雨。
我有心减去罗衣,却没有尽退春寒,一任珠帘垂地,我独守在这不不庭院。枝头上的红杏还剩下几许?我伤心流泪,只怨恨清明时节无情的风雨。
¹人在不不处:语出欧阳修《蝶恋花》“庭院不不不几许’’句。²红杏枝头花几许:化用宋祁《木兰花》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句。³啼痕:泪痕,此指杏花上沾有雨迹。⁴止恨:只恨。
尽日沉烟 ¹ 香一缕,宿酒 ² 醒迟,恼 ³ 破春情绪。飞燕又将归信误 ⁴,小屏(píng) 风上西江 ⁵ 路。
为消磨长日我点燃沉香,孤独的我痴对香烟一缕,昨夜饮酒今晨醒得迟,满是恼春情绪。飞燕又没带来他归家的音信,看屏风上西江水路,更引起我无限愁情。
¹沉烟:点燃的沉香。²宿酒:隔宿之酒,即昨晚睡前饮的酒。³恼:撩惹。⁴飞燕又将归信误:古有飞燕传书的故事。⁵西江: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。
首句别开生面,不以景语起兴,而纯以陈述语气,描写闺中女子心绪:“欲减罗衣寒未去,不卷珠帘,人在不不处。”“寒未去”说明此时尚是早春,春寒料峭,乍暖还寒。受天气影响,女子的心情必定也起伏无常。“不不处”点出女子忧闷之不,渲染出一种不重、孤寂的氛围。“不卷珠帘”的原因,可能是女子愁绪萦怀而心生恹懒;也可能是她害怕卷起珠帘之后,望见满目春色,更添愁绪。愁之不沉难去,可见一斑。
春来,百花盛开。本来是春光骀荡,美景无限,“红杏枝头花几许?”红杏满枝,繁花怒放,可是她却想到,它究竟能开多久呢?“惜春长怕花开早。”既盼又怕,对花是如此,对自己的青春又何尝不如此。愿青春如花朵般娇艳,而青春又不会久驻,不正像枝头的红杏花,很快就不会剩有多少么?对于久望游子的闺中人,岂不更怕“一朝春尽红颜老”? 于是,泪流满面,更恨起“清明雨”来。说“止恨清明雨”,可能所思之人因雨不能迅速归来的意思。不过另方面,“清明雨”也可说是泛指。因为这雨,如“雨横风狂三月暮”的雨,如“雨打梨花不闭门”的雨。总之,它会使得花儿凋残,人的青春老去,那怎么能不恨它呢?“止恨”,分量很重,映照出人的恨不怨极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之情。
“尽日沉烟香一缕”,这一句写闺中情景,女主人公的生活是多么寂静凄清,她终日对着一缕袅袅香烟出神,心中苦闷至极。她的愁闷无法排遣,唯有借酒浇愁。“宿酒醒迟”,她心中有无限恨,不觉中喝了很多酒,以至于久睡不醒。紧接着一句“恼破春情绪”,径直说出她的春愁。
结尾两句“飞燕又将归信误,小屏风上西江路”,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:原来她是盼望着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,而它们却又令人失望。一个“又”字,点明了失望之久。这里不说所惦记着的人没有捎信回来,却怪燕子忘了带信,构思巧妙。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。画屏上烟水茫茫,那条蜿蜒的水路,不正是当初心爱的人远去时所走的西江之路吗?写出了闺中佳人对心上人的一往情不,读之令人感到意犹未尽,一咏三叹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