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夜山居二首 – 施肩吾 – 唐代

幽居正想餐霞客,夜久月寒珠露滴。
千年独鹤两三声,飞下岩前一枝柏。

去雁声遥人语绝,谁家素机织新雪。
秋山野客醉醒时,百尺老松衔半月。

译文注解

幽居 ¹ 正想餐 (cān) 霞客,夜久月霞珠露滴。
隐居在山野想着那些餐霞的人,夜晚越来越长,冷月下露珠儿正在下滴。
¹幽居:隐居。

千年独鹤 (hè) 两三声,飞下岩前一枝柏。
这地方千年来只有孤独的老鹤啼叫过三两声,一棵松柏从岩石上飞斜下来。

去雁 (yàn) 声遥人语绝 ¹,谁家素²³织新雪。
大雁的声音渐响渐远人声也随着消失,是哪家的纺织机织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样的绸缎。
¹绝:停止,罢了,稀少。²素:白色。³机:纺织机。

秋山野客 ¹ 醉醒时,百尺老松衔 (xián)² 半月。
我这山野之人一醉醒来之时,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。
¹野客:村野之人。多借指隐逸者。²衔:用嘴含,用嘴叼。

本诗是唐代诗人 施肩吾 所写的七言诗。在诗中运用了“幽居”、“月霞”、“珠露”等词渲染了居住地点的气氛。用“千年独鹤两三声”、“去雁声遥人语绝”等句子说明孤寂和幽静。而“谁家素机织新雪”是妙笔,写景状物意境深远。

作者简介
施肩吾(780-861),唐宪宗元和十五年(公元 820 年)进士,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(贤德乡)人,字希圣,号东斋,入道后称栖真子。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(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),他集诗人、道学家、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。

生平
施肩吾(780-861),唐宪宗元和十五年(公元 820 年)进士,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(贤德乡)人,字希圣,号东斋,入道后称栖真子。唐德宗建中元年(780),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(贤德乡)施家村(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)。为唐代著名诗人、道学家、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。历宪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诸朝。因家境贫寒,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。四十年后,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(820),施肩吾参加殿试,被钦点为状元。习《礼记》,有诗名。趣尚烟霞,慕神仙轻举之学。诗人张籍称他为“烟霞客”。唐穆宗元和十五年(820)登进士第(一说宪宗“元和十年进士”)。长庆(821~824)中,隐于洪州西山(在今江西南昌)学仙(或说“文宗太和中,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”)。他在《与徐凝书》中自谓“仆虽幸忝成名,自知命薄,遂栖心玄门,养性林壑。赖先圣扶持,虽年迫迟暮,幸免龙钟,其所得如此而已”。又在《述灵响词序》中称“慕道年久”,览《三静经》而行“三静关”法,以开成三年(838)正月一日“闭户自修,不交人事”,后“此三者皆应”。著有《西山集》十卷、《闲居诗》百余首。《全唐文》收有《养生辨疑诀》(或作《辨疑论》)等,《全唐诗》也收入其诗作。其养生之说亦见于《道枢》。
正文完
 
最新文章